蜀地多俊杰,作为中华文明的重要发源地之一,四川这片蜀国大地自古名人巨匠灿若星辰,四川省图书馆特别推出【从数字文献看四川历史名人】系列推文,带你穿越千年,从数字化的古今文献中感受流芳百世的四川人杰。
今天为大家推荐的是《四川通志》([雍正]版)里辑录的唐代及后世对李白生平、性格和文学成就的评价,快来看看古人如何评价这位唐代“顶流明星”的吧!
原文
“李白与人谭论,皆成句读,如春葩丽。藻粲於齿牙,时号李白粲花之论。唐人言李白不能屈。身以腰闲有傲骨。
范传正作李太白墓志云:白常欲一鸣惊人,一飞冲天,彼渐陆迁乔,皆不能也。及其谪退,乃叹曰:千钧之弩,一发不中,则当摧撞折牙而求息机,安能効碌碌者苏而复上哉。用是脱屣轩冕,释羁缰锁。因肆性情,大放於宇宙间,意欲耗壮心而遣余年。此数语足以尽白之爲人矣。
刘全白有李翰林墓碣记云:太白,广汉人,性倜傥,知纵横术,善赋诗,才调逸迈,往往兴会属词,恐古之善诗者亦不逮。
裴敬有李白墓碑曰:白爲诗格高旨远,若在天上物外。
任华送李白之曹南序曰:彼碌碌者,徒见三河之游倦,百镒之金尽,乃议子於得失亏成之间。曾不知才全者无亏成,志全者无得失,进与退,於道德乎何有?”
现代释读
这段文字是清代《雍正通志》中辑录的关于李白的评价,其内容主要源自唐代及后世文人为李白撰写的墓志、碑记和序文,“粲花之论”出自唐代冯贽《云仙杂记》,形容李白谈吐如春花般绚烂,辞藻华美,时人誉之为“李白粲花之论”;“腰间傲骨”源自宋代戴埴《鼠璞》,称唐人评价李白“不能屈身,以腰间有傲骨”,后成为其不事权贵的象征;范传正的《李太白墓志》记载李白早年志向远大,但仕途受挫后选择超脱功名,纵情山水诗文,以道家旷达态度面对人生;刘全白的《李翰林墓碣记》称李白为广汉(唐时彰明县属广汉郡)人,性格豪放,精通纵横术,诗才超逸,即兴创作能力极强;裴敬的《李白墓碑》赞李白诗歌意境高远,超凡脱俗,如“天外之物”;任华的《送李白之曹南序》批评世俗以得失评判李白,强调真正才志兼备者超越成败,进退皆合于道德。
展开全文
数字资源特色
自2021年以来,四川省图书馆积极参与全国智慧图书馆体系建设,并通过“智慧图书馆知识资源发布系统”为读者提供服务。该系统发布有四川方志、家谱文献、唱本文献、中医典籍、二李文库文献等特色资源。为读者提供线上图文阅读、篇章结构查阅、知识资源检索、人工智能助读等功能,并通过词云大数据和知识图谱展示文献关联信息。
访问指引
读者可通过以下途径访问:
四川省图书馆官网→“数字资源”版块→“四川省公共图书馆数字资源共享平台”→“自建资源”→“智慧图书馆知识资源发布系统(民国文献、古籍)”
往下翻翻,
还有更多关于李白的精彩书籍等您来看!
《李白集》
作者:李白、张一南
山东文艺出版社
本书由备受北大学子追捧的张一南老师全面导读、注释、赏析。本书精选诗人一百五十首传世佳作,以生平年谱为线索进行排序。每首词辅以简析及注释,生僻字有注音。传记导读和诗词简析相结合的形式,便于读者更好地理解诗和诗人的一生。
《李白传》
作者:葛景春
四川文艺出版社
李白是置身于大唐由盛转衰时代下的伟大诗人。书中重点记述李白少长巴蜀、出蜀漫游、交游干谒、奉诏入京、誉称谪仙、笑傲权贵、辞京还山、寄情山水、平叛救国等传奇的经历,呈现诗人得意与失意、大喜与大悲的人生历程,以及丰富多彩的诗歌内容、复杂多变的思想活动、衷心报国的远大理想,将一位飘逸洒脱、狂狷不羁、才华横溢的天才诗人形象栩栩如生地展现在我们面前。
《李白》
作者:皮波人物国际名人研究中心
国际文化出版公司
李白幼时随父迁居绵州昌隆青莲乡(今四川江油市青莲镇)。其诗表现出蔑视权贵的傲岸精神,对当时政治的腐败作了尖锐的批判;对人民的疾苦表示同情;对安史叛乱势力予以斥责,讴歌维护国家统一的正义战争;又善于描绘壮丽的自然景色,表达对祖国山河的热爱。诗风雄奇豪放,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与杜甫齐名,世称“李杜”。
《李白文化心理探微》
作者:廖悰
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
本书主要从文化心理角度出发,通过对李白诗歌的解读,结合史料分析唐代伟大诗人李白的隐逸意趣、纵横家思想、儒家情怀、任侠精神、傲岸性格的表现及深层次原因,并在附录中以学术随笔形式探讨李白诗歌,以及李白文化研究的一些话题,将李白文化与唐朝文化、诗歌文化紧密结合,从文化心理的视角探索李白生平及诗歌。
《5分钟爆笑诗词·李白篇》
作者:历史的囚徒
湖南文艺出版社
《5分钟爆笑诗词:李白篇》以生动的历史故事、活泼幽默的笔触,漫画和文字结合的形式来讲述诗仙李白的一生,在故事情境中解读李白重要的诗歌创作,以现代的观点解读李白的生平和内心独白,让李白的诗在现代语境中重现。
供稿:康乔
撰写:数字资源部
排版:王青娅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