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软拟裁员约9000人!CEO:目前公司30%的代码由AI编写,这数量还在增长!程序员在自己革自己的命,却又无法停下来

微软拟裁员约9000人!CEO:目前公司30%的代码由AI编写,这数量还在增长!程序员在自己革自己的命,却又无法停下来

先看裁员的规模和节奏:这次拟裁的 9000 人,不到员工总数的 4%,加上 2023 年的 1 万、今年 5 月的 7 千,三轮下来累计裁了近 2.6 万人。

但微软同时在 “砸钱搞 AI”—— 高层明确说 “在人工智能基础设施领域进行巨额投资”,比如建更强大的 AI 服务器、研发更先进的代码生成模型(像 Copilot X)。

一边裁人,一边给 AI 砸钱,明摆着是 “把钱从‘低效岗位’转到‘高效 AI’上”。

更关键的是裁员的 “针对性”:微软说要 “减少管理层级和管理人员”,但真正受冲击的不只是管理层,还有大量 “基础程序员”。

以前公司需要很多人写 “重复代码”—— 比如电商后台的用户登录模块、APP 里的简单数据展示功能,现在这些活儿 AI 几分钟就能搞定,还能自动优化 bug、适配不同系统。

有微软员工透露,以前一个小组 5 个人花一周写的基础功能,现在 1 个人用 AI 辅助,两天就能完成,多余的岗位自然要被优化。

这不是 “微软独有的操作”,而是科技公司的 “集体选择”:新财年刚开始,企业都会做 “资源重新分配”,把人力、资金投向能带来更高收益的领域。

对微软来说,AI 能比基础程序员 “更快、更准、更便宜” 地完成工作,裁掉多余的基础岗位,把省下来的钱投给 AI 研发,是再正常不过的商业决策 —— 毕竟企业要的是 “效率”,不是 “养更多人”。

二、30% 代码由 AI 编写:不是 “AI 能替代所有程序员”,是 “替代了‘不用动脑’的程序员”

纳德拉说 “30% 的代码由 AI 编写”,这句话很容易让人恐慌,但其实要拆开来理解:AI 替代的不是 “所有代码工作”,而是 “重复、简单、不用动脑子的基础代码”,那些需要经验和创造力的核心工作,AI 还远远做不到。

先搞懂 “AI 写的是什么代码”:比如写一个 “用户注册时的手机号验证码验证逻辑”,以前程序员要从头敲代码 —— 调用短信接口、写验证码存储逻辑、加防刷限制,可能要花 1-2 小时;现在用 Copilot,输入一句 “写一个手机号验证码注册的后端接口,要求防刷、存储有效期 10 分钟”,几秒钟就能生成完整代码,还自带注释和异常处理。

再比如 “给 APP 写一个商品列表展示的前端组件”,AI 能自动适配不同手机屏幕、加加载动画,甚至优化加载速度,这些 “不用怎么思考” 的基础工作,AI 做得又快又好。

但遇到 “复杂问题”,AI 就 “歇菜” 了:比如设计一个能支撑亿级用户的电商后台架构(要考虑高并发、数据一致性、灾备),AI 只能给出 “通用建议”,没法结合公司的具体业务(比如促销活动时的流量峰值、用户的特殊购物习惯)做调整;再比如解决一个 “线上系统突然崩溃的疑难 bug”—— 可能涉及服务器、数据库、代码逻辑的多重问题,AI 没法像资深程序员那样 “凭经验快速定位原因”,还是得靠人来解决。

所以 “30% 代码由 AI 编写” 的真正含义是:那些 “只要懂基础语法就能做” 的岗位,正在被 AI 挤压;而需要 “架构设计、问题排查、创新解决方案” 的岗位,不仅不会被替代,反而会更吃香。

比如以前刚毕业的程序员能靠写基础代码拿高薪,现在可能要学 “如何用 AI 生成代码后做质量把控”“如何优化 AI 生成的代码性能”,否则很容易被淘汰。

三、谷歌、亚马逊也在做:不是 “微软搞特殊”,是整个行业都在 “用 AI 换人力”

微软的情况不是 “个案”,谷歌、亚马逊早就出现了类似的趋势 ——AI 替代基础工作、减少员工数量,正在成为科技行业的 “新规则”。

谷歌 CEO 皮查伊去年就说 “超过 25% 的新代码是由 AI 编写的”,而且这个比例还在涨。

谷歌的程序员现在做的 “核心工作”,已经从 “写代码” 变成 “审核 AI 代码、优化 AI 逻辑”—— 比如 AI 生成了一段搜索算法的代码,程序员需要判断这段代码是否符合用户隐私规则、能不能应对复杂的搜索场景,而不是自己从头写算法。

亚马逊 CEO 贾西更直接:“随着生成式 AI 和代理(AI 助手)的推出,会改变员工工作方式,需要更少的人手完成现在的某些工作”。

亚马逊的电商平台、云服务(AWS)里,很多基础的数据录入、简单的服务器配置工作,现在都交给 AI 做了 —— 比如商家上传商品信息时,AI 能自动识别商品类别、填写属性,不用人工审核;AWS 的基础服务器部署,AI 能根据用户需求自动配置参数,以前需要很多运维程序员,现在岗位数量明显减少。

这三家公司的动作,其实是整个科技行业的 “缩影”:AI 不是 “突然出现” 的,而是慢慢渗透到程序员的日常工作中 —— 从辅助写代码,到替代基础工作,再到倒逼程序员升级技能。

现在不是 “要不要用 AI” 的问题,而是 “不用 AI 的程序员,效率就比别人低,自然会被淘汰”。

四、程序员的 “两难:自己革自己的命,却又不能停下”

最让程序员焦虑的不是 “AI 替代工作”,而是 “自己正在推动 AI 替代自己”—— 很多程序员参与了 “AI 代码生成模型” 的训练(比如给模型标注优质代码、优化模型逻辑),结果这些模型反过来抢自己的饭碗。

可如果不跟进 AI 技术,又会被 “会用 AI 的同行” 比下去,陷入 “不革自己的命,就被别人革命” 的两难。

比如以前程序员比拼的是 “谁写代码更快、bug 更少”,现在比拼的是 “谁能用 AI 把效率提得更高”:同样做一个项目,会用 AI 的程序员可能 3 天完成,不用 AI 的要 10 天,企业自然会选前者。

有程序员吐槽:“现在面试都要问‘会不会用 Copilot’‘能不能用 AI 优化代码’,你说不用 AI?面试官直接觉得你‘跟不上技术’,连 offer 都拿不到”。

更无奈的是 “技能迭代的速度赶不上 AI 升级的速度”:刚学会用 AI 写基础代码,AI 又能写更复杂的模块了;刚学会审核 AI 代码,AI 又能自动检测代码漏洞了。

程序员只能不停地学新技能 —— 比如学 “AI 模型调优”“AI 生成代码的安全检测”“复杂系统的 AI 适配”,稍微停下脚步,就可能被行业甩在后面。

百度招聘广告提到AI相关职位占比超九成

以前只要能敲代码就能找到工作,现在需要 “能用 AI 解决更复杂问题” 的程序员 ——AI 只是工具,就像以前的编译器、IDE 一样,能让程序员从 “体力劳动” 转向 “脑力劳动”。

对想入行的年轻人来说,不用怕 “AI 抢饭碗”,但要改变 “学代码就能安稳一辈子” 的想法:重点学 “AI 替代不了的能力”—— 比如系统架构设计、问题排查思路、业务理解能力,而不是只练 “写基础代码”。

对已经工作的程序员来说,别抵触 AI,而是主动用 AI 提升效率,把省下来的时间用来升级技能,比如学 AI 安全、AI 模型应用,让自己从 “代码搬运工” 变成 “技术决策者”。

毕竟,企业需要的从来不是 “会写代码的人”,而是 “能解决问题的人”。

AI 能写代码,但不能解决 “如何让产品更受用户喜欢”“如何应对亿级用户的并发”“如何保障系统安全” 这些核心问题 —— 只要能解决这些问题,程序员的 “饭碗” 就永远不会被 AI 抢走。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清芳推荐

拚怎么读
365bet最快线路检测中心

拚怎么读

📅 07-03 👀 8939
反三角函数
bt365体育在线投注

反三角函数

📅 07-29 👀 8355
发票是什么?为什么在业务中需要发票?
28365365tw五大联赛

发票是什么?为什么在业务中需要发票?

📅 07-29 👀 95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