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成都市文翁实验中学一位毕业年级家长拿到“家长合格证书”后,喜极而泣。该校的家庭教育特色工作“五个一”智慧家长工程,被评为2017年度中国家庭教育知识传播激励计划的“十佳”优秀案例。(12月12日《中国教育报》)
一位作家曾经说过:“一想到为人父母居然不用经过考试,就觉得真是太可怕了。”要让孩子健康成长,家庭教育甚至比学校教育更为重要。家长如果不称职,不仅可能对孩子造成恶劣影响,还可能让孩子误入歧途。一些不称职的家长甚至会因为监护不力,让孩子受到意外伤害。所以,一名不称职的家长,对孩子的精神成长及身体成长可能带来双重伤害。
成都文翁实验中学地处城乡结合部,学生家长中,60%为外来务工人员,40%为当地失地农民,拥有高学历的学生家长很少,学校认识到家庭教育的缺失会严重阻碍学生成长,所以探索家校共育新模式,每位家长都要“持证上岗”。这一家校共育新模式有的放矢,合情合理。比如,学校要求家长一学年至少读一本家庭教育类图书,制定一份家规家训,至少交一本家长课堂笔记,至少参与一次学校教育教学活动,至少有一次有效的亲子交流,等等,这样才可以领到一张“家长合格证书”。
显然,文翁实验中学让家长“持证上岗”,最终目的是为了学生健康成长,这对家长来说,也是宝贵的经验学习,甚至可以受益终身。所以,文翁实验中学此举,主动承担起培养家长的教育责任,让学校责任得到了扩展与延伸,值得称赞。
当然,热心培养家长的学校也要避免逾越权力边界。目前很多地方的家校关系有所失衡,比如一些学校将自身教育责任转嫁给家长承担,像布置繁重的“家长作业”、让家长代替教师监考守自习,等等。所以,要避免家校共育新模式在执行中走偏,避免一些学校打着让家长“持证上岗”、让家长做“合格家长”的幌子,将自身的教育责任压到学生家长头上。
进一步说,要求家长“持证上岗”的责任主体,最适合的应该是地方政府。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曹德旺就建议制订《家长教育法》,政府出经费构建培训教育家长的社会体系,家长要经过培训“持证上岗”。此前个别地方也开始试点建立“家长持证上岗”制度。只有政府起到兜底作用,才最适合推行家长“持证上岗”,学校在其中可以更多地起到辅助作用。这样,家长“持证上岗”才可能避免家校关系失衡,也才可能真正弥补家庭教育的缺失。(戴先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