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媒体报道称,某直播平台疑似有未成年人脱衣、露体直播。随后,该直播平台承认平台确有失误,并将全面禁止未成年人直播。记者调查发现,总体来看,一些知名直播平台有相对比较严格的认证审核程序,未满18周岁的申请者无法进行直播。不过,仍有不少直播平台的认证门槛较低,没有对年龄进行特别限制,直播间里也不乏低俗内容。(12月12日《法制日报》)
在人人都可直播的时代,尽管有些直播平台向未成年人说“不”,但是,基于平台自身的审核漏洞等原因,未成年人参与直播已经成为一种常态。据悉,未成年人直播内容种类繁多,比如喊麦或“社会摇”;主打忧郁牌,发布的视频内容常包括抽烟、喝酒等,表达孤独和抑郁的情感;以直播打网游为主;还有的自拍、打游戏、试衣服、唱歌,等等。
目前,对未成年人直播似乎没有明文禁止;而且,即便有明文规定,由于网络的开放性,以及参与直播的便捷性,也难以真正阻止未成年人参与直播。对此,唯有采取可行性措施,积极构建起积极向上的直播环境,并引导未成年人正确参与互联网直播,做到趋利避害,才能最大限度地规避因参与直播给他们带来的伤害。
一则,法律法规的保障不容缺失。比如,2016年12月1日起开始施行的《互联网直播服务管理规定》,对直播服务进行了规范;文化部印发的《网络表演经营活动管理办法》,规定网络直播平台要有许可证,网络主播也要进行身份证实名注册。这些“硬规矩”应该真正落地,让任性直播、违规直播等绝迹,从而为参与者构建起安全与干净的直播环境。
二则,网络直播平台自律很重要。一个健全的行业监督机制,必然离不开他律和自律的有机结合,直播平台在国家法律和规定的框架下,加强行业自律,不仅是在践行社会责任,而且有助于营造风清气正的网络环境,也就能够为未成年人享受网络生活带来安全感和愉悦感。
三则,学校和家长应注重媒介素养教育。对于孩子参与直播不能一味放任。比如,脱衣、露体直播,孩子们或许是因为好玩,但是,家长可曾想过自己的责任?而学校网络安全教育的缺失,也同样会造成孩子们在网络世界里走偏。所以,学校和家长应适应网络新时代的教育新形势,不能因为麻痹大意,而让孩子们受到伤害。
根据新浪微博数据中心发布的《2016年直播行业洞察报告》显示,11岁至16岁的网络主播、观众分别占到总数的12%、10%,可见,未成年人直播用户数量已相当可观。面对着网络主播年轻化的趋势,唯有强化各方责任,才能最大限度地趋利避害,从而构建起和谐与繁荣并存的互联网直播新环境。(杨玉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