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部分最美教师候选人扫描
程方正在备课
芦山中学教师程方:
24年如一日 甘做成长守护人
程方,芦山中学一名普通的语文教师。自1993年师范学院毕业后,程方就进入芦山中学工作。24年的教学生涯中,程方坚信,每一个学生都是一朵美丽的花,只要用心浇灌,总有绽放的花期。
朝夕相处 全身心付出
在芦山中学,老师正常的上班时间是早上8点半,偶尔有早读课的日子,则需要提前一个小时到校。但程方不一样,她每天的上班时间都是早上7点。她知道,班里的孩子学习基础普遍薄弱,如果不付出更多的精力和努力,就难圆大学梦。
程方给班级学生规定:早上7点早读,中午1点回教室学习,傍晚6点半开始自习,晚上11点下晚自习。这样一来,她班上的学生每天在教室固定学习的时间比其他班级就多了两个多小时。
为了保证学习效果,程方总是天不亮就出门,到晚上半夜才回家,每天10几个小时都与学生“泡”在一起,这样的节奏,坚持了20多年。家人都说,她把家当成旅馆了,女儿甚至埋怨她爱学生多过爱自己。
即便是程方全身心地付出,也有得不到学生理解的时候。
“其他班怎么不按照这个作息执行,程老师把我们管得太严了!”一开始,班里的学生几乎都不能理解程方的苦心,甚至还在背后骂她。
对于学生的抱怨,程方很淡定:“现阶段的主要任务就是学习,培养良好的学习和行为习惯,对你们一生都受益。我宁愿你们现在骂我严,也不要今后进入社会骂我当时没好好管你们。”
“严是爱,宽是害”的道理,程方比有的学生父母还执行得彻底。
在程方的严格要求和耐心鼓励下,不少学生逐渐转变了原来散漫自由的学习状态,努力弥补之前的“欠账”,成绩大幅提升。
“以前只有200分的成绩,感觉读书就是混日子。现在成绩有了进步,觉得未来有奔头了。”不少学生通过QQ或者短信向程方倾诉心事,表达谢意,并亲切地称她为“程妈妈”。
潜心教学 助学生成长
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成绩,好的教学方法也很重要。结合多年教学经验,程方摸索出一套教学方法。她把班里的60多名学生分成10个小组,每个小组成员学习成绩有好有差,通过评比明星小组等办法,鼓励学生良性竞争,团结向上。
“缺交作业扣一分,被评为优秀则加一分,成绩测试按排名依次加分……”程方和同学们制定了学习小组竞赛细则,把小组纪律、小组卫生、小组成绩纳入考核,学生们个个奋勇争先,在各方面都有了明显进步。
即便是暑假期间,程方也利用QQ群等方式,督促学生完成她每日细化的暑假作业,并鼓励学生们拍照上传作业,在QQ群里点评,远程辅导孩子们学习。
20多年来,在一届又一届的同学和家长眼里,程方是严厉负责的好老师典范。
办公室里,她认真备课,钻研教材,根据学生的特点筛选确定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思路、揣摩教学方法,精心编排练习,用心批改作业。
课堂上,她饱含激情,专注讲课,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听课状态,及时调整课堂教学内容、节奏和授课方式,以期达成最佳效果。
课余时间,程方还适时安排学生开展有益的活动,丰富他们的学习生活,增进同学间的情谊,使学生的身心得到愉悦。
工作之余,程方注重学习,扩充专业知识,丰富教学方法,深厚教学功底,提升教学技能,更新教学理念,力求让自己成为学生的良师。
办公室、教室里、操场上……都留下了程方与学生的点滴记忆。在这点滴中呈现出的,无一不是她对学生的呵护和挚爱。
在程方看来,数十年如一日地坚持,只为了用更多的时间陪伴学生,用更多的心力引领学生,用更多的爱唤醒学生,牵手他们,奔向美好的未来。(记者 卫葳)
魏巍难得在家辅导女儿功课
石棉县草科藏族乡中心小学教师魏巍:
情洒深山 只愿山里孩子走出去
2006年9月,石棉县草科藏族乡中心小学开学,魏巍也踏上了这所学校的三尺讲台,把人生的坐标定在了自己热爱的教育事业上。
父亲是他的偶像
2006年,大学毕业的魏巍通过当年的“四川省特设岗位计划”教师选聘,成为了石棉县草科藏族乡中心小学的一名教师。
“刚开始工作,只为养活自己,可是这么多年过去了,当年的小目标竟变成了要改变山里孩子命运的大追求。”魏巍说,这种转变来自对父亲的崇拜。魏巍的父亲是一位老教师,从小,父亲就是他的偶像。
当偶像的影响力与山里孩子的求知眼神碰撞的那一刻,魏巍被深深触动了。“我渐渐发现,我踏上的是一条紧随父亲步伐的道路。”
魏巍的家在雨城区,他所供职的岗位却在200公里以外的大山深处。他工作后第一次回家,父亲问,后悔吗?他反问父亲,你后悔吗?两个人相视一笑。
教汉语的数学老师
“热爱教育事业、热爱教师职业、热爱每一个学生。”这是父亲为魏巍定的标准,这个标准也成为魏巍10余年恪守的准则。
草科藏族乡是石棉县最边远的汉、藏、彝三个民族杂居的山区小乡,语言成了他最头疼的事。
“在当地,每个孩子在上学前要读两年的语言转化班,但两年的时间怎么够?课本上的内容,很多学生都无法理解。”魏巍说,虽然他是一名数学老师,但为了让少数民族学生能快速理解课程,他提前将课程重点列成清单,一字一句教孩子们汉语。从识字到理解字意,再到公式和应用题,由浅入深,一遍不懂讲两遍,两遍不懂讲三遍,直到每个学生都听懂为止。
“那段时间,很多同学都以为我是语文老师。”
让山里的孩子走出去
多年的教学,练就了魏巍善于观察的能力。
“班里有个女孩叫毛阿丹,学习很好,但是不敢在同学面前发言,是班里有名的‘胆小生’。”魏巍回忆,在一次交流中,他发现这个胆小的女孩英语非常好,于是便让毛阿丹在学校每周的英语学习中,带着大家朗读。渐渐地,毛阿丹能大胆回答问题了,还会在黑板上写出解题思路分析,学习成绩突飞猛进,成为数学科代表。
从教十余年,像毛阿丹一样被魏巍及时纠正、教育、培养,使之沿着积极向上的道路前行的孩子很多。他的良苦用心,也得到了回报。
历年来,魏巍所教的数学一科教学成绩优异。他本人也荣获了“优秀班主任”“优秀教育工作者”“教育人才”等光荣称号。
未来,他将继续在教书育人这条路继续走下去,让更多大山里的孩子走出去。(记者 胡月)
杨欢正在上课
石棉县希望小学教师杨欢:
在她心里,孩子永远排第一
同事眼中的她,热情、开朗、朝气蓬勃,是大伙儿的好搭档;孩子眼中的她,和蔼、可亲、可敬,是他们的心中最尊敬的“杨妈妈”。
今年35岁的杨欢,是石棉县希望小学一名普通的语文教师。在这个普通的岗位上,杨欢已经坚守了整整12年。
肩上的责任:
不想逃 不能逃
“2005年,大学刚毕业的杨欢带着满腔热血来到执教生涯的第一站——石棉县草科藏族乡农家小学(以下简称“村小”)。”
初为人师,满怀憧憬。然而,所执教的学校当时只有一间平房、一个操场、一根红旗杆、一面飘扬的五星红旗和30多名孩子。
孩子们得知有新老师来,都站到校门口等待。
“至今我都还记得,孩子们衣着破烂、头发蓬乱,学校周围都是牛羊粪便。”杨欢说,虽然学校的环境糟糕,但是孩子们求知的眼睛却异常明亮。当时她就下定决心,留下来!
就这样,杨欢在村小开启了她的职业生涯。
青春的讲台:
要站完 要站好
因为贫困落后,当地很多家庭对教育不重视。辍学,成了常态。
“如果不改变这种状况,下一代的山里娃更没有希望。”
为此,杨欢挨家挨户去做思想工作,一次不行就两次、三次,直到家长同意让孩子重回校园。
当时的学校没有食堂,为了不让孩子们饿肚子,杨欢每次回石棉县城,都会买些饼干之类的干粮备着,给孩子们吃。山上教学资源匮乏,孩子们没有课外书看,她又从微薄的工资里挤出一部分,买书送给孩子们。
2010年“六一”儿童节当天,为了能让孩子们快乐过节,杨欢忙前忙后,连续奔波5个小时,孩子们欢度了“六一”,刚怀孕两个月的她却出现了流产前兆。万幸的是,经过抢救母子平安。
在医院躺了三天,杨欢又回到了讲台。丈夫问她为什么这么拼?她说,放心不下即将毕业的孩子。
那一年,孩子们没有辜负她的辛苦与期望,用优异的成绩回报了他们的恩师。
做叶的事业:
付出着 被爱着
2011年,因家庭和身体原因,杨欢考调到石棉县希望小学。
新学校,新环境,条件也好了很多,但杨欢那颗初心并未改变。
刚到新学校,杨欢的班上就有个学生得了胃炎,医生建议多吃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她就天天为学生熬粥、做饭。孩子的家里有事,她干脆把孩子接到自己家里照顾。
丈夫有时候开玩笑:“我们家杨老师就像个‘全陪’,陪孩子们学习、聊天,陪他们哭陪他们笑。在她心里,孩子们永远排第一。”
学生感受着杨欢的热情和爱,她也被学生给她的幸福感动着。
“学生都喜欢叫我‘杨妈妈’。”说到此,杨欢脸上满是幸福与满足。一声声“杨妈妈”是学生对她的信任与依赖,也是对她从事教学工作12年来的一次次肯定。
由于工作出色,杨欢还担任石棉县政协委员,雅安市“生命、生态、安全”教育服务中心理事。多次被评为石棉县优秀班主任、四川省优秀少先队辅导员。获得首届雅安市《生命·生态·安全》优质课展评一等奖、科技创新四川省优秀指导老师……
泰戈尔说:“花的事业是甜蜜的,果的事业是珍贵的,让我干叶的事业吧,因为叶总是谦逊地垂着她的头。”
从教之初,杨欢便被这句话深深吸引,怀揣着“做叶的事业”的梦想,她用自己的青春与知识灌溉着大山里的幼苗。(记者 胡月)
军训时,杨良婷和学生打成一片
天全县城区第一完全小学教师杨良婷:
良师兼益友 把爱带给每一个学生
“跟学生相处,看到他们灿烂的微笑和发自肺腑的爱,就觉得非常满足和幸福。”从教17年来,杨良婷把自己的梦安放在三尺讲台,把温暖和爱带给每一个学生。
亦师亦友 倾注满腔情
任教以来,杨良婷倾注自己所有的爱,每一个学生都当成自己的子女或是朋友。她经常在课后带着学生去操场放风筝、吹气泡,以此来增进师生间的感情。“不断以这样的方式让学生感受到你的爱,从而建立起彼此间的信任,这样他们才会主动靠近你、信任你。”
“杨老师,您跟我妈妈一样,好亲切啊!”这句话出自班上一个女同学之口,杨良婷永远记得说这话的孩子圈着她脖子说这话时的感动,她说,这是学生反馈给老师的最大的爱。
多鼓励,少批评,是杨良婷教学中的一个重要准则。她认为,每个学生都有各自的特长和短板,成绩并不能成为衡量学生好坏的唯一标准。通过不断鼓励,班上学生很少放弃学习,进步不少。
尊重学生,保护孩子的自尊心,也是杨良婷爱学生的一个重要体现。她说,老师一句温暖的话,都可能激起孩子的内在潜能,也有可能改变孩子的一生。善于发现学生身上不同的闪光点,尊重并引导他们,从而提高其自信,这是非常有益的事。
在她的班上,曾经有一个女同学因为身体不舒服在上课的时候尿了裤子。面对同学们的嘲笑,杨良婷走到学生身边,轻声询问缘由。孩子回答:“我报告了,你没听见。”为了保护孩子的自尊心,杨良婷当着全班同学说:“这不是你的错,是老师没听见。每个人都会有不舒服的时候,要学会理解别人。”用这种方式,杨良婷巧妙地化解了学生的尴尬,也传递给了学生道理。
身体力行 赢得学生爱
在日常教学工作中,杨良婷用一言一行来影响学生,为“身体力行”这四个字做了最好的诠释。
小到地上的一块纸屑,杨良婷都要亲自捡起来,她发现,自己这样做了之后,学生们潜移默化地受到了影响,看见操场上、教室里有纸屑,都会主动捡起来。“从小事做起,慢慢延伸到课堂上、生活中,学生的行为习惯就会变得很好。”
为了尽教师的责任,杨良婷绝不因私事而耽误上课时间。
2013年,杨良婷在搬运抗震救灾物资时不慎将脚崴伤,无法行走。本应休息静养的她考虑到刚刚复课,班上的几十个学生需要她,于是仍然每天拄着拐杖去上课。每当她走到教室门口,都会有同学主动来搀扶她,这让她非常感动。因为脚无法站立,上课的时候,她只能一只脚跪在凳子上,板书的时候再慢慢转过去。这时候,就会有学生说:“杨老师,您慢点转都行,我们好好听。”学生这些小小的举动,总是在不经意间戳中杨良婷的内心,她觉得,“这是一群可爱的孩子,值得为他们付出。”(记者 吴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