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全县人民传承红色“基因”与砥砺前行记
图为风景如画的慈朗湖周边景致。 (高全 摄)
天全县红军广场 (韩斌 摄)
严冬的阳光穿过二郎山山顶的云朵,洒向四川盆地西部边缘的连绵山川。这里,是“红旗猎猎”的革命老区;这里,是先辈为革命事业抛头颅、洒热血的红色故土;这里,是记录伟大革命历史的不朽丰碑;这里是二郎山下的明珠县城——天全。
吉祥寺红军图书馆、“红军大学”“红军总医院”、红军纪念碑……在天全这块红色的土地上,处处都能见到和长征相关联的名字。80多年来,红色文化在当地百姓中代代相承,红军精神更如一面旗帜,引领着老区群众向绿色发展、特色发展、转型发展的新征程前进。人们常说:每个天全人都拥有两家带颜色的银行:一个是绿色的生态,这带给他们无尽的物质财富;一个是红军长征的红色文化,这带给他们无尽的精神财富。
深冬,记者走进天全,探访红色革命遗址,追寻红色记忆,也领略天全人民在绿色发展跑道上的辉煌与风采。
红色岁月激情燃烧
12月22日,天气晴好,阳光洒在身上暖洋洋的,舒适惬意。
天全县,城厢镇,西城村,吉祥寺,晨雾弥漫。
吉祥寺,是红军在天全的历史见证,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意义和较高的社会价值。这里将成为天全红色旅游环线的一个重要景点和探寻红军足迹,弘扬红军文化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走进吉祥寺,树木苍翠,踏着铺满落叶的院坝,苍凉感油然而生。后殿是二郎山书画院,左边是非物质文化遗产陈列室,而右边正是当年的天全图书馆,也是初建的和现在的永慎图书馆,也称为红军图书馆。吉祥寺为康熙年间天全招讨副司杨自唐主持修建,距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
站在寺内,抬头望屋脊,四座房屋的屋脊上都有“二龙戏珠”的装饰,由瓦片组成的屋脊边缘自然翘起,形成龙尾形态。在阁楼右侧的屋檐下,呈三角形与悬吊“木灯笼”连接的一块装饰木片上,也有“二龙戏珠”的浮雕。
平视寺内彭雪枫和张爱萍两位将军的阅报塑像,仿佛历史的天空开了一扇窗,透过这片窗,历史的烟云风起云涌,一场如火如荼的革命历史就呈现在眼前。
1935年6月,红一方面军攻克天全后,红一方面军三军团13团团长彭雪枫、政委张爱萍曾在这里翻阅报纸查找资料。他们在天全图书馆的报纸上看到了范长江写的文章,从而结识了范长江。
此后,红四方面军在天全驻扎期间,陆陆续续有不少红军战士前往这里看书阅报,天全图书馆成了红军战士的精神家园。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吉祥寺曾经做过收容所、奶牛场,1983年——2004年为天全县业余体校的举重训练基地,这里曾培养出一名亚洲冠军、两名全国冠军。
2004年7月,天全县红军文化工作室建议迁出吉祥寺内的业余体校,按照当年永慎图书馆的原貌进行修复,将其包装打造为天全红军图书馆,并提出了相关打造方案。同年10月,由县城建局牵头对吉祥寺进行修复、扩建。建成后的红军图书馆将作为天全的红色旅游景点进行陈列布展。同年11月,张爱萍将军之女张小艾听说天全县在打造红军图书馆,再次专程赶赴天全参观并带来了许多有关张爱萍、彭雪枫两位将军的书籍、画册。2005年6月张爱萍的夫人建议将天全红军图书馆更名为红军爱雪图书馆并亲笔题写了馆名,以此纪念张爱萍、彭雪枫两位将军。
2013年4月,吉祥寺在芦山“4·20”芦山强烈地震中受损,被纳入国家灾后重建项目。政府对吉祥寺文物本体进行了维修保护,并将保护成果展示利用,寺内设置爱雪陈列室、非物质文化遗产陈列室、二郎山诗书画院,并免费开放。
如今,馆内容颜如旧。墙上,神态各异的老照片色泽不褪;大厅里,摆放的原始物件完好无恙;诗书画院,翰墨飘香……
离开吉祥寺,记者一行驱车半小时,抵达老场乡六城村的红军总医院旧址。
青石板路蜿蜒曲折,青砖黑瓦、高低错落的民居与苍翠的小山构成了一幅典型的水墨山村画卷。该建筑建于清朝,地理位置优越。这处遗址,大多数房屋为木桩瓦房,建筑精美,可以看出当年宅院主人的富裕,不过在经历了几百年的风风雨雨后,已黯然衰败。
这些木质结构的老屋,肩负着历史使命,在山之巅坚守,在岁月风雨中涤荡。当年艰苦卓绝的环境,任凭游人勾勒、缅怀。
遥寄80多年前,此地枪声骤响。弹雨远去,青山如黛,山村如画。
1935年11月10日,红四方面军南下解放天全后,红军总医院进入老场乡白土坎,院部设在胡二莲家,院长为周光坦,政治委员张琴秋,政治部主任傅连暲。医院主要是收治在大岗山等地战斗负伤的红军伤员。医院成立初期伤病员不过二三十人,到了冬季伤员增多,有时达100余人。医院有工作人员数十人,女同志占多数,还雇用了当地农民七八人当勤杂工。医院工作人员除治疗伤病员外,经常深入群众,宣传革命的路线和党的方针政策。
80多年的风霜洗礼,今天的红军总医院已不复当年的模样,灰白的墙壁记录着战争的艰辛,当地人常常到这里重温历史。
沿石阶而上,是一座红军纪念碑。静静长眠在长征路上的这些红军烈士,遥望着自己洒下热血的土地经历了岁月的洗礼,正变为崭新的家园。
远山如黛,几只鸟儿跳动在山茶树间。树下,两百多位红军英烈静静长眠。
“那个年代,缺医少药。”天全县委党史特约研究员高纪志说,很多伤员最终失去生命,就近就地掩埋,有红军医院的地方一般都有烈士墓地。
一路追寻,看着、听着、想着,一个个旧址、一处处纪念馆、一件件文物,将我们带回到近一个世纪前那段浸透着血、燃烧着火、淬炼着信念的岁月。
红色精神引领后人
徜徉古朴的天全,尽管往昔的战火硝烟早已灰飞烟灭,但当年红色遗址处处显而易见,昭示着来人。红军总医院栖息着勤劳淳朴的居民;透过红军爱雪图书馆窗棂的灯光,依稀可见张爱萍和彭雪枫忙碌的身影;红军大学旧址,仍回响着镰刀斧头的誓言;红军纪念碑,更让百姓津津乐道往日红色英烈的风采……
红色是历史的印记,文化是民族的血脉。
历史的洪流滚滚前行,红军精神一直指引着天全儿女在统筹城乡、追赶跨越、加快发展的道路上砥砺前行。
深冬天全,满城尽绿。
这里生态优良、山峦叠翠,森林覆盖率达70%,空气中负氧离子含量高,是名副其实的“天然氧吧”。
这里灵山秀水荟萃,是川西乃至四川林业旅游资源最为富集的景观带,既有蜿蜒绵长的天全河、喇叭河、白沙河,也有雄浑壮美、钟灵毓秀的光头山、红灵山、二郎山。
这里动植物种类繁多,走进天全,就走进了人与自然、人与动物和谐共处的乐园。
近年来,天全县深入实施生态保护,持续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持续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强化生态脆弱区保护,深化山水林田湖一体化生态保护和修复,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和水土流失治理,取得了显著效果。同时,以“蓝天保卫战、碧水保卫战、净土保卫战”三大战役为抓手,不断加大生态环境治理力度,确保大气环境质量达到国家Ⅱ级标准,天全河地表水环境质量达到Ⅲ类及以上优良水体。
下一步,天全县还将加强自然生态系统保护、大熊猫等重要物种及其栖息地保护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等工程。深入实施绿美天全建设,统筹推进以绿美城镇、绿美乡村、绿美山川、绿美产业、绿美通道为主的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力争到2020年森林覆盖率达到73%左右。
伴随着强化环境治理护绿,该县将生态建设融入经济社会发展的各方面、全过程,逐步构建绿色空间。一条绿色、特色、转型发展的康庄大道正越来越清晰地展现在世人面前。
如今,天全经济增长点呈现出五彩斑斓、亮点频闪的态势:该县突出以林竹深加工为主的新型建材、以玄武岩纤维加工为主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特色农产品加工业等主导产业发展迅速。按照“两园一飞地”布局,加快推进始阳工业园区建设、小河工业园转型升级,持续推进以高端装备制造、轻工制造和电子信息为主的飞地园区建设,最大限度腾出绿色空间。
以茶叶、竹笋、山药、优质稻米等为特色的农业产业正在天全发展。围绕建设农旅融合、茶旅融合、观光旅游3条农旅融合产业环线和三个万亩亿元产业示范带,该县着力打响“二郎山”区域品牌,依托生态优势,加快培育发展新动能。在生态农业方面,牢牢锁定绿色、有机、无公害的“乡土特色”农林产品的主攻方向,突出“一园三带”的特色布局,抓好生态农业产业建设,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建立起具有地域特色的现代农业示范园区。
除了持续壮大特色农业产业规模,天全县还持续深挖特色旅游资源。立足“中医大康养、二郎山大品牌”的旅游特色发展道路,对县域旅游资源禀赋进行深度挖掘、科学规划,推动精品旅游全域化发展,努力把天全建成生态旅游目的地、川西康养重要目的地、川藏自驾游出发地,大力推进生态旅游和中医康养的融合发展。为此,天全县提出重点推进喇叭河景区建设,到2020年,创建成国家5A级景区;以慈朗湖、龙湾湖两个湿地公园为支撑,努力将县城建成国家4A级景区;加快推进二郎山(光头山)观光度假旅游项目开发。大力发展现代服务,培育川藏自驾游大本营和医养康养体验区、乡村旅游度假区、农旅融合体验区,以县城为中心,沿国道318线布局一批康养、医养项目,积极开发康养产品,推动医养结合发展;提升南天新镇、紫石关生态民俗村等一批乡村旅游示范点,指导发展一批有品味、上档次的星级农家乐。大力扩大品牌影响,着力开展以二郎山红叶节、冰雪节为主的节会旅游,加强旅游产品营销推介,不断扩大天全旅游影响力、集聚力。
岁月流转,本色不改,老百姓精心保护下来的革命火种照耀着今天的天全,引领着老区人民在绿色发展、特色发展、转型发展的新征途上砥砺前行。
未来,天全县将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引,紧紧围绕省委“发挥生态优势、资源优势、红色文化优势,培育壮大特色产业,提升革命老区经济发展和群众生活水平”的要求,努力推动脱贫攻坚的大跨越、产业发展的大跨越、生态建设的大跨越、民生改善的大跨越“四大跨越”,实现发展再建、整体跨越。积极探索天全大熊猫国家公园建设、国家主体功能试点示范“两个模式”,倾力打造中国川藏游出发地、川滇生态旅游目的地、川西康养重要目的地“三张名片”,加快创建森林城市、康养小镇、农旅融合、“镇园一体、产城相融、军民融合”“四个示范”,争当发展再建、整体跨越的排头兵,争当乡村振兴的排头兵和全省生态经济建设排头兵。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踏着先辈们的足迹,扛起火红的旗帜,天全这片红色故土处处涌动着绿色发展的火热激情,谱写着齐心促跨越、合力奔小康的时代序曲!(记者 石雨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