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第一天,微信公众号“教育圆桌”的30个会员家庭走进国家图书馆,不仅亲眼见到了馆藏的文津阁《四库全书》,小粉丝们还亲笔抄写其中片段,用亲近国家宝藏的方式度过元旦。亲临现场的国图馆长韩永进夸奖小粉丝书法有范儿。(1月2日《北京青年报》)
从1月1日起,《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图书馆法》正式实施。正如文化部副部长杨志今所说,公共图书馆法通篇贯穿着满足人民群众基本文化需求这条主线,坚持均衡发展的原则,将推动、引导、服务全民阅读作为重要任务。我们欣喜地看到,新年第一天,一些还在上小学的小粉丝们亲近《四库全书》,并且细心临摹地了其中的段落,用实际行动为全民阅读增光添彩。
小粉丝们亲近《四库全书》,从小接触“经、史、子、集”,亲手临摹其中的经典片段,除了有助于提高书法水平之外,还让他们幼小的心灵从小接受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史的教育,经受传统文化的熏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全民阅读从娃娃抓起,还有助于净化眼下的阅读氛围。君不见,更多的时候,我们看到的是,几乎人人捧着一部手机刷微博、微信,在朋友圈里聊一些无关紧要的话题,发几句不痛不痒的“美文”。大把大把宝贵的时间,就这样无声无息地流失在网络世界里。你当然不能说,网络里没有有用的信息。但是,如果人们一天到晚浏览的,都是那种碎片化、快餐式的语言文字,都是那些无病呻吟的“心灵鸡汤”,说穿了,这其中并不蕴含多少值得阅读的价值,也根本不是真正意义上的阅读。
李克强总理曾经在回答记者关于为什么把“全民阅读”写入《政府工作报告》的提问时强调指出:“我在听取各方意见的时候,不仅是文化界、出版界的人士,而且经济界和企业家都向我提出要支持全民阅读活动,报告要加上‘全民阅读’的字样。而且还有人担忧,说现在我们国家民众每年的阅读量还不到有些国家人均的十分之一。这些建议让我深思,说明人们不仅在追求物质财富的增加,而且希望有更丰富的精神生活。”
倡导全民阅读,除了增长阅读量,还包括阅读人数的增加和读书渠道的拓展。只有当各行各业、各个年龄层次的人们都真正重视阅读,把读书当作日常生活不可分离的良好行为习惯、当作净化自己心灵的有效“良药”的时候,才能形成浓厚的全民阅读的氛围。
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的需要,既包括物质财富的需要,也包括精神生活的需要。全民阅读就是满足精神生活需求、提高人民群众文化获得感的一个有效载体,也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全民阅读从娃娃抓起,传承文化传统,树立文化自信,更有后劲。终身阅读、毕生学习,应该成为每个公民的自觉行动。(郑建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