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四川 | 文明创建 | 未成年人 | 蜀风评论 | 文艺之窗 | 公告 | 主题活动 | 志愿服务 | 魅力四川 | 理论创新 | 巴蜀儿女      热线电话:083-52223652 | 雅安社区
头部banner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bet77365体育在线投注 > 文艺之窗
[成长时评] 文化进校园 别把校园当成筐
发表时间:2017-11-30 09:36:00 | 来源:四川文明网
 

  近年来,传统文化进校园、廉洁文化进校园、中医药文化进校园……各种文化纷纷挺进校园。但是,学校课程表容量有限,孩子们在校学习时间有限,那么多内容的文化进校园如何落实?如何让这些优秀文化真正入脑入心,而不是一阵风似的停留在口号上、标语上或应付上级检查上?专家认为,文化进校园不在于多,而在于精。(11月28日《半月谈》)

  相关部门倡导文化进校园,尤其是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这个大方向是正确的。学生是祖国的未来,让传统文化进校园,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承,是在延续文化血脉。传统文化、法治文化、廉洁文化等等,都是做人的必需知识、必需营养,促进这些文化进校园,让学生从小就受到优秀文化的熏染,也是为了达到立人、树人的目的。

  不过,现在一些地方的文化进校园却变得像是一场“大杂烩”,中医药文化、传统戏曲、国学、廉洁文化、法治文化等等,几乎是一起挤进了中小学校门,一些学校的课表上增加了很多课程,学生要学习的文化太多,校园成了各路文化“你方唱罢我登场”的舞台,学生面对“琳琅满目”的文化课程感到应接不暇,也觉得“压力山大”,他们本身就肩负着较重的学业负担,诸多文化课程又给弱小的他们压上了“最后一捆稻草”。在这种情况下,一些文化课程也就难以达到教育的目的。

  另一方面,在不少地方,文化进校园变成了“一阵风”,刚从学校“前门”进去,又从学校“后门”出来,折射出一些学校对于落实文化进校园并不上心,他们只对分数对学生成绩感兴趣。

  一言以蔽之,无论是文化进校园一股脑儿地“突飞猛进”,还是消极应付只刮“一阵风”,都无法达到让文化在校园内深深地扎根,并对学生产生积极影响的目的。所以,现在我们不能仅仅停留于讨论文化要不要进校园、哪些文化应该进校园等问题,而是要探讨文化应该如何进校园、如何让学生入脑入心。

  一方面,要将文化进校园做实,不能流于形式。有的学校在宣传栏上写上“国学广场”,有的竖立一个孔子像,就宣称是“国学教育”,这就流于形式了。如果一些学校缺乏师资、设备等软硬件条件,教育部门及学校就要开拓教学资源,引进师资,弥补软硬件缺失的短板。相关部门也要加大监管,对文化进校园的落实情况予以考核,等等,以避免一些学校阳奉阴违。

  另一方面,正如专家所说,文化进校园不在于多,而在于精。不能把学校与学生当成一个筐,不管什么内容的文化都往里面装,要考虑到学生的接受能力、学业承受能力。而且,有些文化知识对于学生来说具有阶段性,比如法治宣传对于小学生来说,只需有一个概念就行,树立学生的廉洁观念也就是选一篇课文的问题,而诸如中医药文化,没有必要专门开设课程。

  让文化进校园,要有轻重缓急,要恰如其分,不能不进,也不能乱进;不能变成“一阵风”,或难以落实,让学生“消化不良”、营养缺失;也不能“大水漫灌”,让学生营养过剩,甚至变成学生的沉重负担。这样,才会利于各种进校园的文化共同把学生塑造成“大写的人”。(戴先任)

责任编辑:宋巧雯


主办:中共雅安市委宣传部 雅安市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